小朋友为啥有“起床气”?怎么应对孩子的起床气?(图文)
编辑:巧班长 更新时间:2024-05-07
上班、上学时间步步逼近,但尽管家长不断提醒孩子起床、快迟到了,孩子仍迟迟不愿离开被窝,大喊“不要不要!我还要睡觉!”接着开始发脾气甚至哭闹?这些情境在许多家庭中经常上演,让全家的早晨鸡犬不宁。对小朋友的这种起床气,大人要怎么应对呢?
孩子发起床气,避免跟他硬碰硬
孩子发起床气的当下,家长该怎么处理应对?幼儿发起床气一定有背后的原因,如果家长当下知道孩子为何发起床气,可以运用同理式语言,先告诉孩子“我知道你是因为XXX所以不开心”,接着评估当下状况,花个10分钟陪孩子玩游戏、做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,或让孩子带着喜欢的玩具或爱喝的牛奶出门,安抚情绪。
“早上家长多少都会需要赶时间,遇到孩子发起床气,其实自己脾气也容易上来,”专家提醒,若当下不知道孩子为何生气,也不用急于问出原因或责备,可以事后再厘清,最重要的是稳住彼此、无需在情绪上硬碰硬。
3大原因找出根源解决孩子起床气
不过要有效减少孩子起床气问题,必须从解决根源开始。孩子发起床气最常见的3大原因为:孩子没睡饱、不喜欢大人唤醒他们的方式、不想上学,面对这3原因,建议家长这样处理:
1.孩子没睡饱:满足睡眠时长、建立睡前作息
3至5岁幼儿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长大约是10~13小时,如果孩子的睡眠时长被满足,其实会自然而然起床,家长可以依据孩子需要起床出门的时间回推,判断入睡时间。
不少家长共同的困扰,是孩子常睡觉时间到了却不肯睡,导致隔天起床没精神、发脾气。对此情况,建议睡前1小时别让孩子看3C产品,减少蓝光刺激、分泌能让人入睡的褪黑激素;将灯光关闭或调暗,塑造让身体觉得“该睡觉了”的环境;固定播放轻柔放松的睡前音乐,长期下来让孩子被音乐制约,听到音乐就会想睡。
专家提醒,睡前4小时进行激烈运动或刺激的游戏、听充满想像空间的睡前故事,都可能导致孩子大脑过度活跃而难以入睡、浅眠、多梦。她分享,可以进行一些睡前仪式,例如跟孩子一起扮演石头等,让孩子平稳下来。
2.因为大人的唤醒方式而生气:渐进唤醒感官,别用负向语言
“都叫那么久了还不起来?”“你怎么一直拖拖拉拉?”你叫孩子起床时也说过这些话吗?有时家长因为赶时间,叫孩子起床时会使用负面言语或太过急促,让孩子觉得莫名被骂了一顿、心生委屈。
专家建议,叫孩子起床时,家长可以给予各种感官刺激、让孩子逐步苏醒。视觉上,可以先拉开窗帘或开灯,让身体接收到该起床的讯号;味觉上,可以让孩子含一小口早餐、让孩子开始分泌唾液,告诉他要坐起来才能继续吃;触觉上,可以用手指触摸、轻点身体,搭配故事角色或动物与孩子互动,例如搭配手部动作、说“小蜘蛛爬爬脚、爬爬肚子??小蜘蛛快爬到肚脐了!可以爬到你的肚脐里面吗?不行的话要起来把它抓住!”让孩子有动力起床;也可以播放轻快活泼的歌曲,给孩子听觉刺激。
此外,家长可以帮孩子的玩偶配音,问孩子“今天的早餐是什么?可以帮我看看吗?”“我们在等你吃早餐,你要一起开动了吗?”让幼儿为玩偶着想而起床。
3.不想上学:用对话与活动抒发压力、创造起床动力
孩子在幼儿园、团体生活中多少会遇到压力事件,但3至5岁幼儿较难用口语主动向大人表达感受,建议家长每天放学后主动与孩子聊聊“今天跟谁玩?玩了什么?”从中了解孩子的状况,也可以用游戏、画画等方式抒发孩子的压力;也可以让孩子选隔天的早餐、衣服、陪伴一起出门的玩具,协助降低上学的紧张、增加期待。
专家提醒,幼儿起床气造成亲子双方情绪的高涨点,往往是因为家长急着要孩子说明为何生气、但在情绪中的孩子听不进去也说不出口。建议家长可以事后再与对方讨论起床气的原因,透过问题与对话,让冲突变成一次更了解孩子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