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子偷拿别人家的东西回家要怎么教育?(图文)
编辑:巧班长 更新时间:2024-06-24
小孩上幼儿园了,但回来后偶尔会发现他在玩一些从没见过的玩具,去别人家做客也会把喜欢的东西拿走。这种行为在幼儿对偷窃还没有明确概念的时候会常常发生,但千万不要以孩子不懂事或借用搪塞,应该趁孩子初犯的时候就导正这种行为。
孩子顺手牵羊 可能是没有"偷窃"概念
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偷拿东西回家,在教育、惩罚前应该先考虑小朋友的年龄。年龄过小的幼儿分辨不清"我的"与"别人的",也不清楚偷拿东西的后果与影响。尤其3岁以前的儿童对所有权、社会的运行方式缺乏理解,会因为兴趣、喜欢等原因拿走幼儿园、便利店的物品,因为他们还不理解这需要购买或是征求同意,不能简单地视为偷窃。等到他们足够大的时候,大约3~5岁左右,才能在教育下明白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。但仍有可能因为控制不住渴望的冲动,而不顾及后果地将想要的物品拿走。至于6岁以上的儿童以及青少年,则可能是因为渴望自己没能力负担的东西、寻求关爱,甚至是有潜在的行为障碍或心理健康问题。
初犯是最好的介入时机
但家长千万不要因为"年龄小"、"没有概念"就合理化孩子的行为,将之称为"借用",或自己默默去付钱、道歉等。否则孩子可能会误以为这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,或是认为偷拿的物品价值不高父母都可以解决,进而养成顺手牵羊的习惯。如果父母采取适当的措施,多数情况下,这种行为会随着孩子成长而停止。而初犯的时候是最好的介入时机,家长不妨将此次状况当做教学的机会,灌输孩子正确的观念。
孩子不问自取,家长可以怎么做?
1. 倾听并纠正
在发现的当下不要先恐吓、嘲笑孩子,比如:"偷东西这么坏,妈妈就等警察叔叔来抓你!"在纠正他们之前,先听他们说完原因和想法。不但可以从原因着手改善,也避免孩子在下次犯错时因为害怕责骂与惩罚而撒谎。了解孩子背后的动机后,父母要加以导正,用孩子理解的方式简短地跟他说明偷窃的概念(如:没有经过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偷窃),并明确告诉孩子这是错误的。
2. 让孩子承担后果
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赔偿,但要与孩子共同商议解决方法,而不是帮他们承担。如:带他们去归还物品并向对方道歉、做家务换取你帮忙支付的金额或给予适当惩罚。透过让他们自行体会结果,理解偷拿东西是错误的,并将偷窃行为与这些代价联系起来.
Tip. 提醒家长,千万不要因为偷窃原因是"别人有我没有"而购买相应的东西给孩子,要确保他们不能从这类行为中得到任何好处。
3. 日常生活教导孩子尊重别人的所有权
平常可以透过划分好孩子的物品、让他们自己管理,帮助小朋友了解所有权的概念。例如:把自己的东西写上名字、不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。当他们对此有初步概念后,可以进一步教导小朋友尊重别人的所有权。比如,看哥哥的书、进别人的门之前要先询问,也要好好保管和别人借用的物品。否则可能会被没收玩具或看电视的时间等。
4.之后不要再翻旧账
如果这件事已经处理完毕,之后就不要再一直翻旧账。记得保守秘密,守护孩子的自尊心,给予他们重新改过的机会。
孩子偷拿东西、撒谎都是成长的一部分,爸妈不用将错误都归咎在自己身上。且这种行为是偶尔的机会犯罪,如果父母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,反而能灌输孩子正确的观念,让不当的行为被扼杀在摇篮内。不过如果孩子持续有偷窃行为、屡教不改,就要考虑是情绪发展、心理健康等问题,务必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