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巧班长 更新时间:2024-03-02
爸妈们对“感觉统合”这个名词应该都不陌生。但你知道感觉统合中的“感觉”指的是什么吗?专家表示,人体的感官系统分成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前庭觉、本体觉等7种感官,当大脑接收到这7种感官的讯息,会加以分析整合,进而做出适当反应。经由这个过程,我们可以认识自己与环境,透过不断学习及修正行为与周遭的人、事、物互动。对于0~3岁的孩子,感觉统合是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媒介,也是发展认知行为的基础。
在7种感官系统中,触觉、本体觉和前庭觉的影响力最大。下面就来看看这3种感官是如何在人体中运作的:
>触觉
触觉是所有感官系统中影响最广的感觉。在视觉、听觉还没形成前,触觉就开始发挥功能。孩子可以透过触觉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和父母建立依附关系(建立安全感)。此外,触觉的发展也和精细动作、认知学习、人际关系与社交互动息息相关。
>本体觉
本体觉的接收器隐藏在肌肉、关节与骨骼中,它可以侦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,帮助稳定情绪、调节活动量、强化记忆力、增加睡眠品质并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。
>前庭觉
前庭觉的接收器在内耳里面,它会随时侦测头转动的幅度、身体移动的速度、姿势变换的状态,协助人体做出正确的姿势。有了前庭觉,孩子才可以顺利发展翻身、坐、爬、站、走、跑、跳等大动作。此外,前庭觉的发展也和视觉、空间、知觉、方向感、情绪、专注力及睡眠息息相关。
不同感官怎么统合?
这些不同感官是怎么统合的呢?专家表示,以拿饼干为例,孩子必须先看到饼干的大小及形状、闻到饼干的香味,判断饼干与自己的距离、评估伸手与抓取的方式,最后才能拿到饼干。这一连串的环节就是感觉统合的结果。每个动作必须配合得恰到好处,孩子才能成功吃到饼干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促进感官系统发展。
【触觉】:触摸不同材质的布书及泡泡纸
多接触不同材质的布书、泡泡纸有助情绪维持稳定。
【视觉&听觉】:看黑白图片、看鬼脸
1岁以下的婴儿对人的声音和脸部表情特别感兴趣。对孩子扮鬼脸、给孩子看黑白图片都可以让孩子获得相关刺激。
【本体觉】:拥抱挤压、过山洞
拥抱挤压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稳定情绪;过山洞、按摩(例如炒萝卜炒萝卜切切切、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)则可以帮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。
【前庭觉】:规律摇摆、飞高高
缓慢、规律、平稳的前庭刺激能够带给孩子安定的感觉,活化的前庭刺激则可以强化孩子的追视能力与警醒度。将孩子抱在怀中轻摇、背着规律摇摆可以让孩子获得平稳的前庭刺激;“飞高高”可以让孩子获得活化的前庭刺激。
【手眼协调】:摇手摇铃、玩拉绳玩具
手摇铃、拉绳玩具可以让孩子练习用触觉和本体觉抓握物品、整合触觉及视觉讯息、尝试挥动、敲打等不同的玩法。
【触觉】:寻宝游戏,找出玩偶或贴纸
随着知觉日渐成熟,孩子会根据触觉回馈发展出更精细的操作技巧。此时可以多带孩子玩“触觉区辨”的游戏,例如找出藏在一堆豆子里面的玩偶、找出黏在身上的贴纸等等。
【听觉】:找出藏起来的声光玩具
将声光玩具藏起来,再引导孩子找出来,可以提升听觉区辨的能力。
【本体觉】:丢球、捞鱼
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发展出用汤匙吃饭的能力,平常可以多带孩子玩捞鱼、丢球练习控制手部力道。
【前庭觉】:荡秋千、骑摇摇马
荡秋千、骑摇摇马可以培养孩子“将姿势回正”的能力。
【触觉】:揉黏土、踩沙子、用手指涂鸦
2~4岁是触觉发展的关键期,此时多让孩子玩黏土、踩沙子、用手指涂鸦可以帮助强化触觉的区辨能力。
【眼球追视】:丢接皮球、拍打气球
2岁后孩子与他人及环境互动的频率增加,可以多玩丢接球、拍打气球的游戏,帮助孩子练习控制眼球肌肉的能力、提升视觉与环境觉察力。
【前庭觉】:走平衡木、侧滚、玩滑板车
前庭觉与姿势的控制及平衡能力有着密切关联;侧滚、玩滑板车有助孩子练习控制身体,走平衡木、跳轮胎则可以让孩子锻炼平衡能力。